崛起的光模块,发展新周期已至?

 

 

来源:金融界官网 时间:2025-08-01 发布于北京

 

 

  如果说科技行业依然是下半年市场关注焦点,那光模块无疑是不容忽视的板块之一。Wind数据显示,受益于光模块发展,中证通信设备主题指数今年以来(2025.1.1-2025.7.23)收益超过18%,展现出亮眼的“高成长、高弹性”特征。

01光模块为何能出圈?

  如果把通信设备比作数字世界的“交通系统”,那光模块就是其中的“高速传送带”。我们每天刷的视频、发的消息、用的APP,本质上都是一串串“数据”,而这些数据要从一个设备传到另一个设备,无论是数据中心里AI服务器的高速互联,还是5G基站的信号中继,甚至是海底光缆的跨洋通信,都离不开光模块的支撑。可以说,光模块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数字世界的“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

  光模块近期有所表现不是偶然,而是技术迭代、需求爆发和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趋势上看,AI算力需求的爆发成为最直接的驱动力。某海外公司宣布将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集群,其“普罗米修斯”项目预计2026年投用,另一计划“海波里昂”未来将扩展至5GW电力规模;某海外科技公司也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250亿美元,于美国PJM电网覆盖区等地新建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某海外AI公司则将在“星际之门”计划下,租用4.5GW数据中心电力支持大模型训练。某海外科技公司近日宣布签订了一份3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约,这一数字接近公司当前基建业务年营收的三倍。国际科技巨头推动的AI基建加码,或有利于促进拉动光模块的需求。

  技术迭代的加速为光模块行业注入了持续增长的动力。LightCounting报告显示,800G部署正在显著提速,成为当前光模块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6T产品也开始逐步放量,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全球光模块行业呈现“西退东进”的格局,中国厂商已占据主导地位。根据LightCounting最新排名,2023年全球Top10光模块厂商中中国企业入围7家,彰显中国光模块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政策端的支持则为行业发展添了一把火。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目前,包括杭州在内,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重点城市均出台或拟出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或方案,力争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近期工信部发布会表态,将会出台多个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组织“人工智能+软件”行动,并推动未来产品创新发展。

02长周期发展怎么看?

  光模块当下的热度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其长期发展开启的集中体现。

  光模块作为AI发展路上不可或缺性的“超级基建”,无论是当下蓬勃发展的AI算力,还是未来极具潜力的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这些AI技术迭代速度和市场需求空间,都有利于光模块板块的长期表现。

  回顾行业发展历程,从早期的100G、200G光模块,到后来的400G,再到如今主流的800G,以及正在研发的1.6T产品,光模块技术正快速迭代升级。2023年3月起,一些海外巨头大幅追加800G光模块订单,推动市场需求激增;2023年下半年,美国一些科技企业增加400G光模块采购,进一步验证AI对光模块市场的拉动效应。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2024年以太网光模块使用量将增长40%,2025年增幅超20%,2026-202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1.6T光模块未来有望逐步上量。根据红塔证券报告,2025年全球光模块出货量将超过3000万块,同比增长55%。

  从市场需求来看,光模块下游的应用场景“多点开花”:得益于其背后先进的大语言模型技术,自研模型类聊天机器人成为市场焦点之一。科技公司借助云平台、智能语音助手,推动AI在电商、物流、智能家居等场景应用。在音视频生成领域,AI应用展现出无限的创意与潜力。新兴独角兽企业利用AI优化支付处理、防范欺诈,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出色。传统行业企业也在积极布局AI应用,车企通过收集大量行车数据训练AI模型,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与性能;一些商业银行会利用AI进行风险评估、客户服务,提升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

  光模块行业的长周期机会,本质上是“AI技术不断迭代、需求持续扩张、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共振结果。从短期的AI算力需求爆发,到AI在更多领域实现深度渗透,随着下游产品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光模块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见。